找到相关内容39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兜率上生道次第

    鲜花、瓜果供养三宝,或以衣、食、卧具、医药供养僧众,种诸福田,得无量福报。因此,定得上生兜率。  《达摩破相论》云:“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

    慈德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549415.html
  • 陈鹏释译:唯识四论(1)

    万法唯识」,讲八识形式如何变现出世间一切现象。主要体现在「三能变」的学说中。二是「转识成智」,讲虚妄识如何转变成清净智慧。主要体现在「三性三无性」的学说中。前者旨在「破相见性」或「遣假存实」,即万物是...

    陈鹏释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250001.html
  • 临济宗禅诗研究

    破相上下功夫,不离正面语言;第二要,随机应变,不执著于言句,灵活运用,进入玄境;第三要,随机发动,反照一心。即使有所言说,也必须超越肯定、否定、非肯定、非否定等具体形式。  “三玄三要”是临济所独创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950885.html
  • 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

    方为决了”的说法后,评论说:“夫六经之说,诚亦有权,与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而穷原反本,则其实确然不拔,乃有卓出一乘显性这上者。……而佛必以空华相喻,庄亦间以死沌为词,斯其实之不如儒者也。”(...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151000.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2)

      [5] 宗密判“泯绝无寄宗”,说“石头,牛头,下至径山,皆示此理。”并将他们配属教下的“密意破相显性教”,说“此教与禅门泯绝无寄宗全同”。参《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大正藏》册48,页40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
  • 熊十力的体用论的基本结构与平章儒佛

    破相以显寂灭之性,而是感通于相 (象) 以体仁,实现仁体之至善;因此,“体用不二而有分”,“有分”是因为存有学的特殊性原理的开展已蕴含于性体之大化流行之健动性当中。  5. 二方面,全用显体,现象世界之...法相名之”,“本论不尽沿用实体和现象,或法性和法相等词,而特标体和用,这里却有深意”。在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区分下列两点:  (1) 熊十力认为空宗虽然是“破相显性”,和一部份有宗虽是“摄相归性”[49]...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951601.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

    宗,即法相唯识宗、法性空慧宗、法界圆觉宗。我在印度之佛教,称之为虚妄唯识论、性空唯名论、真常唯心论;内容与大师所说相近(台家的通、别、圆;贤家的法相、破相、法性,也相近)。本论是属于法界圆觉宗,或真常...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851887.html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2)

    径山,皆示此理。”并将他们配属教下的“密意破相显性教”,说“此教与禅门泯绝无寄宗全同”。参《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大正藏》册48,页402、404。   [6] 七家是:神秀、智诜、无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50.html
  • 大相国寺法语(2)

     三世一切佛,依之波罗密。痛彼分宗者,妄树门庭见。  念佛不放下,如何而老实。第一秘密持,终归无相法。  破相勿执相,戒体应先立。教外虽别传,不传于有別。  教內无文字,立者为谤佛。佛为劣慧者,兼存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0352110.html
  • 宗密之援易说佛及其易学圆相图式述考

    中明确指出:“今将本末会通,乃至儒道亦是。”论证所破斥的各阶位上的人天(儒道)、小乘、大乘法相、大乘破相等教门,与最高阶位的“一乘显性教”,皆可会通,“洞明粗细本末,方能弃末归本,返照心源”,表明各家...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552282.html